当词牌成为山水蒙太奇的底片—— 塞北“诗坛三雄”杨森翔的地理诗学泽巨配资
作者:牛川
通常,我们多见的是用镜头摄取迤逦风景,但有人更潜心把整幅中国山水“写”进词。塞北“诗坛三雄”(沈华维、杨森翔、张嵩)之一杨森翔,以二十阕《水调歌头》拉起一条跨越时空的“地理轨道”——井冈星火、马六甲潮声、兵马俑、鸟巢霓虹……千年旧牌被强行切换成4K高清,平仄押韵化作推拉镜头,在宋词格律里一帧帧铺陈,让人在遇见平仄韵时,更能感受到一部山水诗词间的“中华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”。
“格律山水”与“现代山水”
读杨森翔二十阕《水调歌头》,像跟着一部单人摄制组上天入地:无人机从《井冈山上读毛主席诗词》的罗霄峰顶起飞,“铁笔破深壑”一句就是俯冲指令,火星四溅的“星火燎层峦”同步完成对焦;下一秒切到《秦始皇兵马俑》,诗人把锄头换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,“铠甲凝霜未化”瞬间给出陶俑的钙镁读数,三万兵俑被转成点云,装进“万里江山梦”这个压缩包;再向南漂,《马六甲水道》的广角一扫,15世纪郑和橙色航迹与21世纪集装箱绿线在同一海面擦肩,AR眼镜里弹出潮汐数据,498年的时间差被缩成指尖一划。
别以为只有硬数据,《宁夏同窗聚会》里“卌年星散”像时间码直接打在画面上,北斗“夜光钟”立刻校对,读者一不留神就完成一次时空对时。最妙在《乌镇》,“石板桥边茶沸,蓝布坊前染渍”把0.5秒的水汽粒子和1.2秒的靛青慢镜合成为一块“时间残渍”U盘,伸手一摸,指尖沾的是前朝蓝。整部词没有“归舟—夕阳”式的淡出,只有开放节点:想验岩层?扫“匠石骨成土”弹出北魏剖面;想听古音?点“琵琶声断”自动混剪1979与2020双轨。词牌像一条稳当的轨道,平仄是轨枕,韵脚是到站提示音;列车可以跑得飞快,却不会脱轨——于是,千年前的词,今天还能稳稳运送山水。
展开剩余88%杨森翔用二十阕词牌拍出一部可回放、可剪辑、可扫码的中华人文地理纪录片,让汉字在山水间重新开机,一口气把秦唐宋和5G信号写进同一张时空芯片。
“岩石山水”与“自我山水”
杨森翔的二十阕《水调歌头》像一台高精度CT机,把山水扫成三层并行切片,一层岩石、一层时间、一层心跳,叠合出来的是21世纪中国人眼里的“新地形图”。
岩石山水——把“软风景”压成“硬岩芯”。在《井冈山上读毛主席诗词》里,“铁笔破深壑,星火燎层峦”先把罗霄山脉写成一块含铁量极高的玄武岩,词锋像合金钻头,凿开砾石之后露出“秋收镰影”的层理;跳到《秦始皇兵马俑》,黄土不再是诗意铺垫,而被还原成“铠甲凝霜未化”的钙质结核,三万陶俑是卡在地层里的化石,连“风过影纷纷”都是带石英粒的沙尘暴;再看《龙门石窟》,诗人让伊水变成“淬青刃”的冷却液,十万斧凿把北魏到盛唐的砂岩劈成“云气绕空楼”,断臂佛身是“冰绡浸血”的构造面,提醒读者:山水不是水墨,而是可切片、可化验、可碳十四测年的“岩石样本”。于是,铁、陶、石、冰绡这些矿物意象被赋予一种地理“硬质感”——读词如握地质锤,一敲一回声都是年代。
时间山水——把“单点吊古”剪成“多轨蒙太奇”。《古阳关》中,“大漠孤烟直”与“千年丝道入云垓”同帧出现,镜头像无人机俯冲再拉升,把汉唐驼铃与21世纪高速公路叠成一条“时空高铁”;转到《鸟巢》,诗人只写“十载风兼雨”,却用“钢铁枝柯密,经纬自深谙”把2008奥运圣火和2022冬奥冰雪扣在同一钢构节点,形成“十年一瞬”的缩时摄影;最典型的是《马六甲水道》,先让“昔载龙涎香远”的郑和木船与“今渡星槎云重”的万吨巨轮同框,再补一刀“谁执阴阳剑,割破海山穹”,同一海面同时出现15世纪风帆与21世纪集装箱航线,像时空幻灯机里任意切换的历史底片,读者鼠标一点,就可“穿越”。
自我山水——把“第一人称”强行插进平仄。《花乡漫步》写踏青,却冒出“微信步趋千百,不及苔阶半寸”,让5G记步与苍苔同框,瞬间把“慢生态”与“快数据”撕成一道口子;《参观“鸟巢”》里“霓虹涨、荧幕光刃”把夜景写成数字信号,LED像刀片一样切入视网膜,读者被迫在“夜光钟”与“铁索响微纤”之间切换——一边是钢结构的真实共振,一边是像素级的虚拟闪光;再到《京华同窗蓉城聚会》,诗人站在三星堆青铜面具前,却写“谁挥荧幕光刃,截取旧时烽”,把古蜀神权与高清直播混剪,形成“时空眩晕”:你刚想沉到三千年的金面罩,却被4K投影一把拽回直播间。这种“当下经验”强行植入《水调歌头》的平仄,正是现代人在山水现场的真实反应——历史在左,5G在右,人被双向拖拽,心跳频率与碳十四测年同时出现在同一块屏幕上。
于是,岩石的硬、历史的层、自我的瞬,在杨森翔的词里合成为“第三语言”:它既非传统山水词的隐逸抒情,也非白话诗的都市独白,而是把山水写成一块可扫码的“时空芯片”——你拿地质锤敲一敲,能听到唐宋的铁;打开手机扫一扫,又能看见自己的脸浮现在兵马俑的陶盾上。
“合金山水”与“二维码山水”
当宋词遇见21世纪,山水被重新质检。杨森翔在二十阕《水调歌头》里植入铁、光、液、数字等四组高频符号——让井冈的泥土带焊疤,让马六甲的夜色有刷新率,让乌镇的染缸变成可下载的“时间残渍”。在他的词行间,岩石与像素、血与椰酒、铁索与5G信号在同一平仄里被压成合金,于是,我们读到的不只是山水,而是一张可扫码的中华地层图:敲一下,石头里传出唐代的铁声;摸一把,指尖沾了前朝的蓝;再扫一眼,屏幕亮出:下一格平仄,左转即抵开元。
先看“铁”系。《井冈山上读毛主席诗词》写下“铁笔破深壑”,《古阳关》又亮出“阴阳剑割破海山穹”,再到《参观“鸟巢”》的“钢铁枝柯密,经纬自深谙”——铁笔、铁索、钢构、剑刃,一环接一环,把山水从青绿山水图拖进重工业车间,让岩石带焊疤,让古关塞冒焊火味。
接着看“光”系。《马六甲水道》里“星槎云重”替郑和帆影换上LED屏保;《西湖行吟》里“霓虹涨”三字,让湖面像被按下播放键,一瞬自带霓虹色的律动;而《宁夏同窗聚会》的“荧幕光刃截取旧时光”则把夜色切成一帧帧高清切片。山水夜景被全面“电光化”,读者像戴了AR眼镜,每眨一次眼就切换一条色温。
“液”系也不甘示弱。《兵马俑》的“血痕”渗入黄土,《马六甲三宝庙》的“椰酒冽”滴在瓷碗,《南浔古镇》的“吴绫”漂在染缸,《花乡漫步》的“雪鸥”掠过杯口——血、酒、丝、鸟,四种液体意象把山水变成可饮可染的“流动装置”,时间不再抽象,而是可以入口、可以渍布、可以染记忆的有色溶液。
数字像给山水装了激光测距仪。《长治聚》的“廿四番风吹老”、《宁夏聚》的“卌年星散”、《兵马俑》的“四十三年”——阿拉伯数字直接嵌进平仄,一秒报出:“距唐,1.3公里。”数字的冷峻与词牌的温润相撞,形成“时间精确打击”,读者被瞬间锁定坐标,毫无逃逸余地。
最后,通感与悖论联手制造“时间残渍”。《井冈山上读毛主席诗词》(其二)中的“忽见山花颤,如诵鹧鸪篇”,把视觉的山花译成听觉的鹧鸪啼,让静止画面瞬间响起古笛前奏; “石板桥边茶沸,蓝布坊前染渍,俱是往来痕”则把瞬时动作与慢速渗透压缩成一帧静物,像把百年商埠的脚印、汗味、染料全封进一块U盘——指尖一碰,蓝得发旧的年代立刻顺着数据线往你掌心里洇。
商榷处:合金能否留“呼吸孔”?如:情感湿地——《兵马俑》六句连珠炮,信息过饱和,若于“万里江山梦”后让西风停一拍,读者得坐“观众席”;她视角——二十阕皆“铁与火”,添一阕《夜纺西塘》,“机杼声催雨”对“钢铁枝柯”,细软嵌入粗犷,硬度可自匀;用典太厚——“沧海蛰龙飞”“兰缺走苍龙”等重典辞藻,普通读者会被挡在门外。
概言之,学界通识:传统山水词至清末已陷“景—情”套式,新诗百年又将山水切成口语碎片。杨森翔反向而行,以词牌为硬壳,灌注行星地貌、工业痕迹、信息脉冲,二十阕《水调歌头》瞬间抬升到“地幔—钢骨—像素”三维坐标,成为旧体山水的新地标。若说苏轼《水调歌头》给出“把酒问天”的宇宙意识,杨森翔则给出“把词问地”的地质意识——让汉字在山水间再一次“裂变”。仅此一点,便值得旧体与现代双重视域的批评家持续追踪。
作者简介:牛川,本名牛国元。研究员、作家,现居银川。
附:杨森翔山水词(水调歌头)20首
杨森翔 先生
杨森翔,宁夏灵武人,编审、史学家、文化学者、当代诗人。先后担任《吴忠日报》总编辑、吴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宁夏文史馆馆员等职。
水调歌头·井冈山上读毛主席诗词(两首)
其一
圣地在何处?寰宇誉声传。主席双绝如璧,瑰宝耀斑斓。跃上黄洋界口,忆想当年炮隆,胜利笑开颜。首义起秋后,红色换人间。
井冈火,湘水韵,荡狂澜。众星拱月,光照牛斗赣湘间。五井莺鸣婉转,八角溪流潺湲泽巨配资,师会聚华年。更有凌云志,赓步再登攀。
注:“双绝”,指主席诗词与书法。
其二
铁笔破深壑,星火燎层峦。当年诗句犹烫,燃我掌纹间。未信残碑苔冷,只认秋收镰影,劈出绛云天。一纸报讯,仍带血痕鲜。
黄洋雨,八角露,总澄然。漫寻弹洞,石上犹袅旧硝烟。谁折红枫作炬,点亮罗霄脊骨,赤焰照湘沅。忽见山花颤,如诵鹧鸪篇。
水调歌头·花乡漫步
春履踏青响,脆若咬糖霜。鹧鸪声里,惊觉溪畔野樱凉。老屋苔痕涴碧,石磨年轮漫漶,蜂碰落阳光。笑约童年我,共数紫云幢。
风梳垄,香入篆,影成双。露珠坠处,青鬓往事泛微芒。微信步趋千百,不及苔阶半寸,深浅印苍茫。人在尘埃里,开谢又何妨。
水调歌头·游无名谷
幽谷藏深翠,石径入云低。清风徐入,竹影摇曳舞轻衣。溪水潺潺流碧,绿染苔痕石磴,鸟语伴泉池。山花漫开处,蝶舞自成蹊。
松间日,林下影,共忘机。闲云野鹤,自在潇洒任东西。邀得山中隐士,对弈松间石上,笑话古今奇。日暮炊烟起,归去月明时。
水调歌头·古阳关
大漠孤烟直,落日映荒台。驼铃声远,千年丝道入云垓。风卷黄沙如幕,雁过苍天似墨,万里尽尘埃。一别阳关外,何处是蓬莱?
忆往昔,征人泪,戍楼哀。琵琶声断,几许离恨付蒿莱。莫问英雄归路,且看山河依旧,岁月任安排。独倚残垣处,明月照心来。
水调歌头·秦始皇兵马俑
黄土埋千载,一醒震乾坤。兵戈排阵,犹闻征马踏风云。铠甲凝霜未化,眉目如生依旧,气势摄孤魂。万里江山梦,尽在此中存。
观秦俑,思霸业,叹浮尘。帝王雄略,终化青史几行文。莫问长城何在,且看陶兵无语,岁月掩重门。回首斜阳里,风过影纷纷。
水调歌头·谒留坝张良庙
苔径穿云上,寒雨湿秋霏。松涛如诉遗事,斑驳认残扉。犹记飞椎搏浪,天地霎时摧裂,沧海蛰龙飞。帷幄定秦鹿,长揖谢珠玑。
赤松约,黄石诀,两相违。青山坐阅兴废,万古一斜晖。欲唤留侯杯酒,共说圯桥履迹,鹤影破烟归。风起紫云顶,吹雪满缁衣。
水调歌头·岳阳楼
洞庭波浩渺,楼阁入云间。登高望断,烟波江上水连天。八百里湖光色,千数年风雨梦,往事渺如烟。独倚危栏处,思绪任飘然。
思范公,忧乐句,撼心弦。浩然正气,留与后世共磨研。多少英雄豪杰,皆付渔樵闲话,唯有此楼坚。回首江湖远,明月照归船。
水调歌头·西湖行吟
画舸犁云碎,塔影卧斜晖。忽惊三岛烟起,鸥鹭点波飞。笑指雷峰颓处,可有金仙夜泣,风铎说玄机?且向断桥畔,觅个醉人归。
柳荫重,蝉语乱,裛荷衣。快门轻按,留取澄碧到屏帷。莫道西湖看老,除却坡仙笠屐,几个识天倪?我亦多情客,来补钓矶诗。
水调歌头·马六甲水道
沧溟分碧落,一练贯西东。万舸争竞何急?千载鼓雄风。昔载龙涎香远,今渡星槎云重,涛柱起蛟龙。谁执阴阳剑,割破海山穹?
潮吞吐,日升降,亘寰中。浪花淘尽犀甲,沉戟认遗踪。阅尽朦艟楼橹,暗记鲛珠贝叶,潮汐写萍踪。忽见云樯过,明月正悬空。
水调歌头·谒马六甲三宝庙
古庙石苔老,榴火照天烧。鼎烟缭绕千载,犹说旧帆飘。井底沧波曾饮,廊外槟榔新结,一脉水云遥。谁立琉璃影?赤脚踏鲸涛。
瓷碗碧,椰酒冽,海门潮。当年宝舶星聚,货市接虹桥。漫道犀渠沉戟,且看鲛绡裹贝,石碣认前朝。忽有签筒响,铁笛未声消。
水调歌头·龙门石窟
伊水淬青刃,劈阙过中州。寒光惊起星斗,飞坠化苍虬。十万灵崖像窟,静看千帆漕舳,残雪卧沙鸥。斧凿勒深壑,云气绕空楼。
石龛裂,风雨蚀,月痕浮。琵琶弦上,犹说胡马踏凉州。谁解冰绡浸血,恍见霓裳舞裂,断臂捧珠旒。匠石骨成土,犹刻大唐秋。
水调歌头·谒曹雪芹故居
何处觅残梦?荒径锁蓬蒿。断垣犹记朱阁,风月染尘嚣。青埂石前泪冷,金玉梦中缘杳,孤笔写蓬飘。一卷辛酸史,半世雨潇潇。
披星鬓,研脂砚,注离骚。太虚境里,石老无语立寒宵。字字皆成谶语,句句翻为珠玉,血泪浸缃缥。今谒故园里,万古仰岧峣。
水调歌头·参观“鸟巢”
钢铁枝柯密,经纬自深谙。恍如天外巢臼,空置在尘凡。欲引星辰芒角,横掣银钩虿尾,铁索响微纤。十载风兼雨,翅影没烟岚。
游人织,霓虹涨,夜初酣。遥知圣火燃夜,万国梦曾谙。时有摩楼灯浪,翻作粼粼鲸脊,涌向九门南。俯仰人间世,容与看云帆。
水调歌头·京华同窗蓉城聚会并有金沙三星堆映秀镇之行
执手鬓霜认,一笑蜀山苍。重寻蚕迹墟落,铜鸟裂云翔。金面玄光浮动,泥火千年未冷,星斗缀洪荒。篝烬沉幽魄,弓月钓苍茫。
抚垣裂,聆石语,立残阳。书灯曾射牛斗,意气截沧浪。谁泼汶川寒雨,漫湿人间碑碣,春草覆苔凉。各掬劫尘后,犹共雪鸥旁。
水调歌头·京华同窗聚会长治,因忆临汾耕读旧事
镰挑半轮月,蓑补一囊闲。锄声惊起,星斗低簌落双肩。廿四番风吹老,四十三年萍散,褶皱刻青山。忽在酒杯底,翻出旧春天。
泥炉沸,松烟袅,笑纹牵。皱纹深处,犹见汾水吕梁山。已惯江湖雨雪,爱说溪云麦陇,霜鬓愈暄妍。相约秋晴后,扶杖数炊烟。
水调歌头·京华同窗丙申夏聚会宁夏
夏枕贺兰雪,客履叩隆穹。卌年星散鸿影,沙碛认重逢。乍醒坡头鸣磴,似挟商声汉韵,兰缺走苍龙。一掬混茫气,吹入夜光钟。
驼铃寂,岩画暝,坠雕弓。谁挥荧幕光刃,截取旧时烽?笑指湖心芦雪,恍若少年鬓角,散落酒杯中。醉拍星河转,大野正悬弓。
水调歌头·南浔古镇
菱歌翻秋色,一篙碎青冥。不许片云低渡,双桥束空暝。垂虹吞涧惊雁,凿破苍玉千尺,寒碧溅吴绫。天遣星河客,来濯鬓边星。
百间楼头月,缥帙养龙腥。待张公掷杖,雷雨化苔腥。漫安排,水磨调,荻花汀。万古苍翠,泼向鹧鸪声里听。认取琉璃倒影,中有不夜城阙,蜃气幻秦嬴。欲借五湖棹,来钓劫余青。
水调歌头·晴雨拙政园
急雨跳珠夜,万玉叩轩时。满园烟墨谁泼?斜倚曲廊痴。石罅忽悬银瀑,蕉叶频翻绿谱,凉气沁诗脾。天意偶然耳,蓑笠岂先知?
琉璃碎,晴光沸,又重窥。粉墙筛影,雕槛移画寸眸奇。风蹙半塘云锦,鱼戏九霄星斗,人立小虹霓。同个吴宫月,晴雨各相宜。
水调歌头·㳺江南古镇——乌镇
橹破一河碎,青瓦卧低云。忽来微雨轻叩,斑驳旧时门。石板桥边茶沸,蓝布坊前染渍,俱是往来痕。转角卖花妪,簪朵百年春。
坐篷船,穿巷陌,恍前身。粉墙暗处,谁写残句墨犹新?灯火千家枕水,岁月几层叠瓦,我亦倦游人。且向垂杨岸,赊个月黄昏。
(稿件来自 牛川)泽巨配资
发布于:河北省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