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傅抱石说西洋画是动的热的,中国画是静的冷的,乍一听像在给中西绘画贴标签,实则藏着他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。
西洋画里,光影跳跃似火焰,色彩浓烈如烈酒。画家们热衷捕捉瞬间的动态,将人物的肌肉紧绷、风景的云卷云舒定格在画布,那“动”与“热”里,是对生命激情的直接迸发,是对现实世界的热烈拥抱。
反观中国画,墨色在宣纸上晕染,似山间清泉静静流淌。山水不追求逼真的立体感,而是以线条勾勒气韵;人物不刻画细腻的表情,却借姿态传递心境。那“静”与“冷”中,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寻,是对宇宙秩序的宁静观照。
傅抱石这一论断,并非要分出中西绘画的高下,而是揭示了两者不同的文化基因。西洋画如交响乐,高潮迭起,震撼人心;中国画似古琴曲,余韵悠长,润物无声。在动与热、静与冷的对比中,我们看到了艺术的多元魅力,也触摸到了东西方文明在审美追求上的差异。这差异,正是艺术百花齐放的根源,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丰富的见证。
傅抱石《琵琶行》113×66cm,1945年作
傅抱石《对弈图》87.7×59.9cm,1943年作
傅抱石《倚仗观瀑图》67.5×43cm,1963年作
傅抱石《林泉高寄》113.5×66.5cm,1945年作

傅抱石 泛舟图

傅抱石《毛泽东沁园春·长沙》词意 1965年作

傅抱石 井冈山 纸本设色 117cm×87cm 1964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

傅抱石 太华纪游 镜框 设色纸本 35.9×51.4cm天成配资

傅抱石《枣园春色》1960年作

《楼起群山间》约50年代作

傅抱石《呵!长白山》1961年作

傅抱石 加丹附近小型公园

傅抱石 渡江图 1964年

傅抱石 春耕图





















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